健康总统|年轻人的新宠,给产品加点新中式养生元素吧!

2024-06-21 12:28

图片


01

中式滋补“卷”起来了


我国滋补文化深厚,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杨上善在其编注的《黄帝内经太素》中提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四性五味,药食同源”。很早以前,古人就发现食品与药物有所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却又相通,它们都能起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药食同源”的理念也就随着我国的中医文化流传下来。人们所熟知的人参、酸枣仁、阿胶、枸杞子、火麻仁、枣、姜、茯苓和黑芝麻等都属于药食同源的产品。近年来,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的中式滋补产品解锁了许多“年轻玩法”。



基于药食同源的文化根基,锚准年轻人的健康焦虑,新老玩家纷纷入局,通过挖掘传统中式养生的历史资产,结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推出年轻化的“新中式养生“品牌。老字号云南白药、同仁堂、南方黑芝麻糊、东阿阿胶,通过咖啡、零食等年轻化、高热度的品类,探索传统养生年轻化的方法。新势力品牌更是如雨后春笋,在燕窝、桃胶、蜂蜜、养生茶、熬夜水等各个传统养生领域全面开花,通过更时尚的视觉包装、更创新的品牌概念、更低的养生门槛,招揽年轻顾客。由于精准狙击了年轻人的养生需求,且采用了颠覆性的包装与产品形式,近年来新中式养生赛道中出圈爆品频频诞生,中国似乎有望诞生如韩国正官庄、日本山本汉方一样的全球性养生品牌。


02

锚准年轻人的养生焦虑


打造新中式养生赛道品牌的三大要点新中式养生赛道越来越热闹、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如何将这股潮流变为趋势?如何让新中式养生成为年轻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以下三大要点必不可少。

目前,新中式养生虽然开始成为年轻人群的一股时尚尝鲜潮流,“一整根”、“小X瓶”、“小X条”一类的养生网红层出不穷。但这些产品热度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远远没有稳定成为像咖啡一样的打工人、学生党“必备单品”。究其根本,是因为品牌没有向消费者回答清楚“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什么时候用”这三大核心问题。



“有什么用”明确了品类价值,给出消费者选择品类的原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给出明确、容易理解的品类价值却绝非易事。尤其在中式养生领域,中医为整体思想,病之所在,经之所过,需要通过调理达到身体整体的平衡,因此中医养生大多是“祛湿”、“滋补”、“补气血”等整体概念,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概念过于宽泛,也难以对应自身状况。例如阿胶糕品类,普通消费者虽对其补气血的功效有模糊认知,但无法自己诊断是否有气血不足的症状,是否存在补气血的需求,更无法主动想到这个品类。因此要扩大市场,不将品类局限于小众专业人群内,必须将传统中医药功效精确“翻译”成一个当代消费者能理解、对应的常见症状或需求,例如提气色、抗疲劳等。化繁为简才能进入心智,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对症下药”。



“为什么有用”提供了品类价值的信任状。要想破除中式养生长久存在的“智商税”“微商”等负面认知,结合现代营养学,提供客观、公正、经过证明的信任状是重建信任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是现今品牌的薄弱环节。对于中式滋补这类体验周期长、难以显性化的产品而言,通过引用古书、小样本消费者主观调研这类做法在建立信任度上的作用微乎其微。更有效的做法是通过高势能的权威机构、奖项提供量化支撑,同时通过具象化的方式放大本身难以感知的细微功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广告,以公关的方式传播,更具有第三方的公正性、客观性,在建立信任度上事半功倍。



“什么时候有用”,能将品类与日常常见场景或需求绑定,当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时自动建立链接。在养生品牌们纷纷担忧如何在消费者购物车占据一席之地的今天,回答好这个问题可将通过广告被动提示需求转为通过日常场景持续刺激需求,帮助品类、品牌实现破圈、并转化为稳定购买。


03

下一站在何方


新中式养生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深度洞察消费者内心,如何通过身份认同、文化塑造、价值观绑定等,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结,为品牌赋予情感层面的附加值,让消费者真正从心底认可品牌理念和态度。大健康行业重视“新中式养生”趋势背后不容忽视的健康养生新势力,主张产业上下借势政策利好实现同频共振,才能拥抱养生新趋势。


图片


诚邀合作

4000-666-070

总部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云城西路57号7层

  • 姓名*

  • 手机号*

  • 所在城市*